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目的在于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以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中消協發布了2019年消費維權年主題,主題為“信用讓消費更放心”。隨著中央電視臺2019年"3.15晚會"的落幕,一串串“問題”企業/產品名單也隨即一一曝光:
3.15黑名單
1
醫療廢物被加工成蔬菜網袋、兒童玩具
2
起底“辣條發源地”:生產車間“辣眼睛”
3
土雞蛋的秘密:蛋黃顏色深,可能是因為添加劑
4
智能騷擾電話:通過探針盒子獲取個人信息
5
藥店和診所的執業醫師竟是花錢租的
6
紙尿褲回收再成紙尿褲
7
免費安裝不免費,收費維修沒有修
8
“714高炮”要錢更要命:借7000元滾成50多萬
9
“閃付”讓卡里的錢變“閃沒”
面對一系列的問題產品及其背后的運營團隊,“誠信”被當作一個必須認真解答的問題再一次擺在了我們面前。“誠信”的定義與內涵總有人在回答,總有人在呼吁,然而如何解決“誠信”的問題卻一直難以找到真正的答案。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石。對于企業而言,誠信是一種無形資源,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巨大動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害所在,是市場對企業的認可程度,是社會的接受程度,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它是一種企業精神的內核,也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價值取向。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誠信經濟、信用經濟。誠信作為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資源,既是企業在改革中實現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降低經濟交易費用的重要路徑。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對于“工程建設領域信用建設”,文件提出了“推進工程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工程建設市場信用法規制度建設,制定工程建設市場各方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標準”等具體要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企業的誠信系統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刮起的一陣熱潮。十八年來,陜西臻誠實業堅持質量求生存、創新求發展、服務求完美、合作求共贏的原則,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視質量為生命,以誠信贏市場,秉持“至臻至善·至誠至信”的經營理念,不忘初心,不忘根本,不忘責任,行穩致遠。
人無誠信不立,業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強。誠信,既是自己與他人的一份契約,更是自己與良心的一個承諾。個人遵從良知,企業守護底線,社會捍衛約定,誠信的殿堂才會一直燈火輝煌。
- 上一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 下一篇:建筑勞務分包資質取消?辦勞務資質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