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于勞務實名制管理,主要關注點和出發點集中于實名制的手段,如閘機、門禁、一卡通、人臉識別、指紋識別、互聯網等措施,期望通過信息化手段和“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的紙質考勤表、工資單等進行升級,從而實現勞務實名制管理。但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施工現場勞務實名制管理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實際上,應系統性地看待勞務實名制管理,通過制度和機制創新,改變“多層”、“多級”的管理現狀,打破現有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通過重構分配機制,調動班組長和勞務作業人員的積極性,變現有的“要我做”為“我要做”,助推勞務實名制管理制度全面落地。具體可采用以下六項對策:
對策一:
推動勞務用工制度改革
走專業化班組發展道路
undefined一方面,鼓勵有一定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班組長組建專業作業企業,專業從事建筑勞務作業。專業化班組是當前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可以有效減少管理層級,由總承包企業直接對承包班組進行發包、實施管理、建立實名制資料。專業化班組可以從人員技能培訓開始引入實名制,對于培訓考核合格的允許進入作業班組,建立實名制臺賬。班組長直接對接總承包管理,有助于總承包企業摸清現場人員情況,及時掌握人員增減信息,更有助于總分包雙方降低管理成本,使總承包有限的人工費支出用到勞務作業人員身上,增加勞務作業人員的實際收入,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對于實名制管理的擁護。
undefined另一方面,鼓勵建筑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企業招用自有工人,組建產業化工人隊伍。培養產業化工作隊伍需要企業對勞務作業人員一視同仁,建立和完善其社會保險繳費制度,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這樣自然能掃清勞務企業存在的顧慮,按照自有人員的模式落實實名制相關工作。專業承包企業應走在前面,培養符合自身專業施工需要的自有工人,形成穩定的施工力量,實名制自然得到落實。
陜西勞務總承包
對策二:
全面推進精細化勞務發包計價模式
摒棄粗放式勞務發包方式
在當前總分包兩層分離的模式下,總承包企業在使用整建制勞務隊伍時,應采用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單價計價方式發包。由總承包企業依據施工圖紙,編制出工程勞務作業項目名稱、部位和工作量報價書,對勞務費中涉及的輔助材料費、小型機具費、安全文明施工費、管理費、稅金等內容按費率統一取費,勞務企業僅對清單中各項勞務作業的人工費單價進行報價,提前鎖定項目人工費支出。選擇勞務隊伍前,總承包企業也應依據工程量清單,測算出標底價格,比選合理低價中標,明晰勞務隊伍利潤預期。對于圖紙不齊、“三邊”工程等特殊項目,采取清單單價、工種工日單價或綜合工日單價的計價方式選擇隊伍,對于輔助材料費、小型機具費、安全文明施工費、管理費、稅金等內容仍按費率統一取費。
通過總承包企業前期的精細測算,將勞務隊伍的利潤置于“陽光”下,提前打消勞務隊伍謀取差價的私心,為勞務隊伍提供真實的實名制資料打下思想基礎。嚴格控制或盡量不使用建筑面積綜合單價、固定合同價款等粗放型報價方式,實踐證明,“平米包干”、“單價包死”等模式,是滋生勞務糾紛、結算爭議的溫床,也是施工隊長和勞務企業抵制實名制的重要原因。
對策三:
加強勞務過程結算管理
及時發現人工費兌付風險
勞務實名制管理的一個重要內涵是按月支付勞務作業人員的工資。不論由總承包企業直接發放到工人手中,還是由勞務企業發放到工人手中,都應執行先結算、后發放的原則,否則可能出現發放工資額大于結算額的情況,引發勞務糾紛隱患。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勞務費的月結月清機制,加強總分包、隊伍和班組的過程結算管理,為實名制發放提供依據。總分包要根據工程進度、技術質量、安全文明施工、材料節約等實際情況,按照勞務合同約定,核對完成工作量和對應單價,編制量、價清單,形成過程結算書;隊伍和班組之間要依據每一階段的任務書、完成情況、班組協議單價等,及時進行結算確認。
脫離結算的實名制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各責任方尤其要加強對建筑業普遍存在、頻繁發生的洽商變更用工、零星用工、停工、窩工、搶工等情況的結算管理,出臺符合自身特點的具體措施,嚴格控制這部分用工結算的時效性。施工過程中,總分包雙方可按月度或節點,單體工程分樓層、群體工程分棟號進行結算確認,隊伍和班組之間按班組協議規定進行結算確認。通過及時結算,與實名制資料中工人工資發放總額進行對比,如發現勞務隊伍結算額明顯小于工資支付額時,總承包企業和勞務企業要主動介入尋找原因。如果是因為有未結算確認的勞務作業內容,導致結算額較小的,應及時進行結算確認;如果是勞務隊伍管理不善出現人工費入不敷出導致虧損,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勞務分包合同約定的勞務作業完成后,勞務隊伍應及時提交結算資料,總承包企業要及時進行審核,完成勞務合同的最終結算,安排勞務費支付。
陜西建筑工程
對策四:
建立和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
為按月足額發放創造條件
實名制管理要求按月足額支付工人工資,還需要克服當前行業內墊資施工、工程進度款不到位、過程結算不及時、支付比例不高、洽商變更索賠難等問題。這需要總承包、分包企業建立和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從制度保障上,在分包合同中必須約定勞務費支付周期、支付比例以及延期支付處理規定,在工人勞動合同中明確工資支付的具體日期,不得推遲支付工資。從資金保障上,總承包企業應堅持設立勞務費預留帳戶,按所屬項目逐一預留,預留標準根據各項目實際情況測算。勞務分包企業要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利用好現有的各項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爭取商業銀行授信等各種金融工具,儲備人工費兌付資金,提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為實名制按月足額支付提供資金保障。
對策五:
加大違法分包、轉包及掛靠
打擊力度,減少多級承包
住建部印發的《建筑工程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勞務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勞務再分包的屬于違法分包,要求主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依法進行調查、認定,予以行政處罰。在住建部開展的全國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中,將準確認定各類違法行為、開展全面檢查、嚴懲重罰各類違法行為列為重點工作任務,將“兩包一靠”列為打擊目標。
筆者認為,總承包企業要準確找準自身定位,既是責任主體,也是監督主體,要發揮好身處一線了解情況的優勢,準確掌握施工現場勞務隊伍和班組管理情況。一旦發現勞務隊伍存在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立即書面通知勞務企業,由勞務企業組織整改,對于整改不力的,要采取后續處理措施,必要時及時清退場。發現勞務隊伍內部存在多層承包的,要及時提出改進建議,由勞務隊伍拿出具體整改措施,去多層次承包,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控力度。對于性質惡劣的勞務企業和隊伍,要及時舉報,提請政府主管部門介入,查處違法行為??偝邪髽I切忌“投鼠忌器”,忘記自身監督責任,發現違規不追究或與勞務隊伍共同造假,否則將導致面臨更嚴厲的處罰。
對策六:
引入信息化手段
提高實名制管理效率
引入信息化手段,將勞務作業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勞動合同書編號、崗位技能證書號等信息進行記錄,運用閘機、刷卡等工具提高考勤精準度,采用工資卡發放工資,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但需要注意處理好三個問題:
一是數據的互通互聯。同一名勞務作業人員的信息如何在不同地域、不同項目之間實現共享,住建部正推行試點的全國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臺旨在破解這一問題,需要持續跟蹤試點效果,及時修訂流程升級程序,真正實現全國勞務作業人員一張卡。
二是實名制信息化增加的成本。信息化配套投入的硬件、軟件所需費用,應由總承包企業承擔,不轉移到勞務企業和施工隊伍,勞務作業人員直接享受便捷的服務和管理。
三是實名制信息化配套法規的完善。例如,福州市提出推廣建筑勞務實名制和工資銀行卡支付制度,制定了一系列配套鼓勵措施,包括逐步將符合一定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等,大大增強了勞務班組和勞務作業人員主動要求實名制做實的積極性,勞務作業人員要求簽訂勞動合同、要求繳納社會保險,成為實名制的源動力。